其它小说连载
由周牧野小梅担任主角的其它小书名:《泥瓦匠干活视频本文篇幅节奏不喜欢的书友放心精彩内容:第一皮屋的童年我出生在一个连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村家里那间铁皮屋顶的土坯夏天热得像蒸冬天冷得像冰父亲是个泥瓦母亲在镇上的纺织厂做临时他们每天早出晚我和妹妹就像野草一样自己生志看好妹饭在锅这是母亲每天出门前不变的叮那时我才六妹妹四记得八岁那年冬妹妹发高我背着她走了五里路到镇卫生医生看着我们俩冻得通红的叹了口气:你家大人...
第一章 铁皮屋的童年我出生在一个连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村庄,
家里那间铁皮屋顶的土坯房,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像冰窖。父亲是个泥瓦匠,
母亲在镇上的纺织厂做临时工,他们每天早出晚归,我和妹妹就像野草一样自己生长。
"志远,看好妹妹,饭在锅里。"这是母亲每天出门前不变的叮嘱,那时我才六岁,
妹妹四岁。记得八岁那年冬天,妹妹发高烧,我背着她走了五里路到镇卫生所。
医生看着我们俩冻得通红的脸,叹了口气:"你家大人呢?"我咬着嘴唇不说话,
只是紧紧攥着口袋里皱巴巴的二十块钱——那是我攒了半年的废品卖的钱。"医生,
我妹妹会死吗?"我记得自己这样问,声音抖得不像话。医生摸了摸我的头:"不会,
但你们需要大人。"他最后还是给妹妹打了针,没收钱。那天晚上,父母回来时已是深夜。
母亲摸了摸妹妹的额头,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父亲蹲在门口抽了半包劣质香烟,
月光照在他佝偻的背上,像一座快要垮掉的山。"爸,我长大了要挣很多钱。
"我站在他身后说。父亲转过头,眼睛里布满血丝:"傻小子,有钱人的钱都是祖上赚的,
我们这种人,能活着就不错了。"但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它在我贫瘠的童年里悄悄生根发芽——我要变有钱,要让家人住进不漏雨的房子,
要让妹妹能安心读书。第二章 十五岁的肩膀初中毕业那天,
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陈志远,你成绩不错,真的不考虑读高中吗?"我摇摇头,
看见他眼镜片上反射着窗外的阳光,刺得眼睛发疼。我知道家里供不起,
妹妹马上就要上初中了,父亲的腰伤越来越严重,经常半夜疼得睡不着觉。"老师,
我想早点挣钱。"我说这话时,感觉喉咙里卡着一块硬糖。
第一份工作是在镇上的建筑工地搬砖,一天三十块。十五岁的我还没发育完全,
肩膀被砖块磨得血肉模糊,晚上回家时衣服和皮肉粘在一起,得用温水慢慢浸透才能脱下来。
妹妹一边给我涂红药水一边哭,我却觉得高兴——那天我拿到了人生第一笔工资,九百块钱。
"哥,疼不疼?"妹妹的手指轻轻拂过我结痂的伤口。"不疼,比上学写作业轻松多了。
"我咧嘴笑着,把八百块钱塞给她,"存着交学费,剩下的一百给你买新书包。
"工地上有个姓张的老工友,大家都叫他老张头。他看我年纪小,经常偷偷帮我分担重活。
有天中午休息时,他递给我半个西瓜:"小子,光靠力气活挣不到大钱。
""那怎么才能挣大钱?"我啃着西瓜问,红色的汁水顺着下巴往下淌。
老张头眯着眼睛看向远处正在施工的高楼:"得学技术,或者做生意。我儿子在深圳电子厂,
说那边缺会修机器的技工,一个月能拿四五千。"那天晚上,
我躺在床上盯着铁皮屋顶的裂缝,月光从缝隙里漏进来,像一条银色的路。第二天,
我把老张头的话告诉了父亲。"去深圳?你知道那有多远吗?"父亲咳嗽着,
手里的烟头在黑暗中一明一灭。"我知道,坐火车要一天一夜。"我早已打听好了。
父亲沉默了很久,最后只说了一句:"随你吧。
"第三章 南下的火车我带着一个蛇皮袋的行李和五百块钱,挤上了开往深圳的绿皮火车。
车厢里挤满了和我一样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汗臭味、泡面味和厕所的味道混在一起,
熏得人头晕。"第一次出门?"坐在我对面的女孩突然问。她扎着马尾辫,眼睛很大,
后来我知道她叫林小梅,是去东莞玩具厂打工的。我点点头,紧张得手心冒汗。"别怕,
到了那边互相照应。"她递给我一个橘子,"我表哥在深圳,说那边机会多,只要肯干,
肯定能出头。"橘子很酸,但我吃得一干二净,连白色的橘络都没剩下。
火车穿过一个又一个隧道,黑暗与光明交替着从车窗掠过,就像我未知的未来。到了深圳,
现实很快给了我当头一棒。老张头儿子说的那个电子厂根本不招人,
我花两百块钱找的中介原来是个骗子。我在城中村的网吧睡了三天,
最后只能去建筑工地重操旧业。深圳的夏天比老家热十倍,钢筋被晒得烫手,
我手上的水泡破了又长,长了又破。每个月发工资时,我只留两百块钱生活费,
剩下的全部寄回家。妹妹写信说父亲腰伤好多了,因为有钱买好点的药了,
这让我觉得一切都值得。转机出现在半年后。工地附近有家小餐馆,老板是四川人,
看我经常只点一碗白饭就着免费咸菜吃,有时会多给我一勺剩菜。有天他问我:"小伙子,
想学炒菜吗?包吃住,一个月一千五。"就这样,我从搬砖的变成了切菜的。
老板脾气暴躁但人不坏,教了我很多。两年后,我已经能独立掌勺了。
林小梅偶尔会从东莞来看我,带些水果和老家特产。有次她临走时,
我鼓起勇气拉住了她的手。"等我攒够钱,开个小餐馆,你愿意来当老板娘吗?
"我问得直白,耳根烧得厉害。她红着脸笑了:"那你得先学会做不辣的菜,
我可吃不了太辣。"第四章 小夫妻的奋斗我和小梅结婚时,
全部家当就是租来的十平米房间和一张二手双人床。婚礼很简单,
就在我工作的餐馆摆了两桌,请了几个工友和老乡。父亲特意从老家赶来,
喝多了拉着小梅的手说:"志远从小就有主意,跟着他饿不着。"婚后的日子比想象中艰难。
我们试过开早餐摊,凌晨三点就要起床和面;摆过夜市,
被城管追得满街跑;最后盘下了一个濒临倒闭的小面馆,把所有积蓄都投了进去。
面馆开在工业区附近,生意时好时坏。最困难的时候,我们连房租都交不起,
小梅瞒着我把结婚金镯子卖了。那天晚上我抱着她哭得像孩子,
她只是轻轻拍着我的背:"没事,等以后有钱了再买更好的。"大儿子出生时,
我们连住院费都凑不齐,是小梅厂里的小姐妹五十一百地凑的。抱着那个皱巴巴的小生命,
我暗自发誓要给他最好的生活。转机出现在2015年。那时我们的小面馆勉强维持着,
为了多挣点钱,我开始在送外卖的间隙尝试各种兼职。有天送餐到一家网络公司,
听见几个年轻人在讨论什么"自媒体"、"流量变现"。"现在写网络小说很赚钱,
"其中一个戴眼镜的说,"我朋友在家写,一个月好几万。"好几万!
这个数字让我心跳加速。回家后我立刻研究起来,发现确实有很多写作平台。那天晚上,
等小梅和孩子都睡了,我拿出手机开始尝试写作。
第五章 键盘上的梦想我写的第一篇小说叫《工地上的星星》,讲的是一个农民工的故事。
写完后手指都僵了,但看着屏幕上那一万多字,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投稿后整整一周没人看,我几乎要放弃了。第八天早上,
手机突然叮咚一声——有人打赏了五块钱!虽然不多,但证明有人喜欢我的故事。
那天我高兴得多煮了二两面给常来的老顾客。渐渐地,我的读者多了起来。
有个编辑私信问我有没有兴趣写长篇小说,千字十五元。我算了一笔账,如果每天写五千字,
一个月就是两万多!这比面馆挣得多多了。"你要写小说?"小梅惊讶地看着我,
"你连高中都没上完啊。""但我有生活啊,"我指着我们狭小的厨房,
"那些坐办公室的大学生,谁知道工地上的砖头有多烫?谁知道被黑中介骗是什么滋味?
"我开始每天凌晨四点起床,
赶在面馆开门前写两小时;午休时写一小时;晚上等孩子睡了再写三小时。眼睛熬得通红,
手指关节疼得厉害,但看着账户里的钱一点点增加,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泥瓦匠的天空》是我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这次我写的是自己的故事。
没想到这部作品突然火了,点击量几天内突破百万,出版社找来要出书,
甚至有影视公司谈改编权。签合同那天,我和小梅坐在高档餐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