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高人指点
一个人影一边慢慢的从屋子里退出来一边关门,手里提着一个包。
人影经过李和身边的时候,明显停顿了一下,静默了有大概二分钟的样子。
然后蹲在地上打开包,好像拿出了什么东西,又从地上捡起一个石块压在上面,最后站起来头也不回的走了。
李和缓缓的站起来,追出院子,看着越走越远的人影,眼泪水不自觉的还是下来了。
哪怕重生他还是改变不了这应有的结局。
天亮的时候,屋子里传来了一阵哭声。
李和没有去安慰王玉兰,也许她哭着哭着就习惯了吧。
李兆坤终于还是走了,去寻找什么,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吧。
李梅悄悄的把李和拉到一边,低声说道:“阿娘的钱,他都拿走了,就留了100块。”
李和从口袋里掏出李兆坤半夜走的时候,压在自己脚跟前的一把10元面值的大团结,道。
“还给我留了100。”
办酒席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兄妹几个小金库的钱,王玉兰身上的钱基本没动。
李兆坤走的时候至少带了1600块钱。
一家人这一天都处在抑郁的状态中,李福成老爷子过来看了一趟,烟锅子都摔折了。
吃完中饭,李和跟大壮打了招呼,让他套驴车,下午去公社,他马上要开学,户口迁移证明需要去办了。
先到公社后到派出所,也是熟门熟路。
人家一看是本县状元,虽然没有巴结心思,可也不会怠慢,还笑着调侃了几句。
一根烟的功夫,写好证明,啪叽摁了个公章,就完事了,李和走的时候客气的给了2包烟。
回去的路上,迎面遇见了上次给自己送通知书的公社干部何军。
何军停下自行车道:“李同学,你好,好久不见,你这是办什么事了?”
李和晃晃手里的几张纸,道:“呵呵,不是快开学了吗,我把户口迁移办好。”
何军笑着道:“我当你忘记了呢,准备有时间去催催你呢。”
李和觉着这也是个有心人,以后何军也是本地杠把子,交好本地一把手下不会有坏处,道。
“这哪能忘记,何干部你要是没事,赏个光,咱去桥头那家喝杯酒。”
何军也没推迟客气,随声就应了好,一起朝桥头一家饭店去。
他藏着照顾小辈的心思,而李和思量着短期投资长远回报,两人打定主意自己请客。
点菜的时候,你来我往,谁也没客气,鸡鸭鱼肉俱全。
大壮旁边看的无语,旁边有公社干部,可不敢插话。
三个人喝完一瓶白酒,倒是谈性越发浓了起来。
李和有心相交,也不藏拙了,看着抬头一口闷白酒的何军,好像有心事,就直接问到。
“你这喝闷酒,哪里不顺心了?”
何军看了一眼李和:“南边打仗知道不?”
李和点了点头:“知道,跟越南年初开仗的,报纸上有看。”
何军又跟李和碰下酒杯,叹着气道:“公社好几个后生牺牲了。
我去给他们家里送抚恤金,人家哭的太恓惶,我心里难受,硬是不敢多待。
你说这好好的后生仔没了,搁谁心里不难受。”
李和倒不知怎么接话了,突然心里觉得好堵,三人碰了杯,碰了一下,各自闷下。
何军夹了口菜说:“不过你小子以后倒是前途无量,好好干,比哥哥我强。”
俩人几杯酒下去,说话倒是没啥忌讳了。
李和索性开挂卖人情了,直接说道。
“你是公社笔杆子,按正常升迁倒是需要上面人给你腾位置。
为什么不发挥自己优势,光明日报那篇社论看了吗?”
有心人不用说名字都知道是哪篇,没心人说了也白说,何况《实践》这种争论巨大的社论。
何军这种有进取心的怎么可能不看,何军一下子来了精神。
问:“你好好说道说道,我左右自己是个糊涂的。”
李和道:“为什么不在土地承包上面想想。
这种争论现在还没定论,你笔杆子找对方向,站队位置,何愁没前途。”
两人谈着谈着倒是越发不顾时间了,一个故意放水,一个求知不倦做海绵。
李和看了看要黑的天色,顾不得意犹未尽的何军了,抢着结完帐,和大壮匆匆往家赶。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学已经开学了,老四欢天喜地的上了五年级。
李和坐在院子里寻思,他最不放心的还是这老三。
又想到那个段梅,李和就去找大姐,道:“姐,老三看上了要给姑娘,你去看看那姑娘心思,要中的话,就去请个相熟的去说。”
李梅笑嘻嘻的答应,她当然也希望老三赶紧成亲生子,赶紧给老李家延续香火。
毕竟李和还要上大学,不可能结婚太早。
在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很重,没有儿子是被人看不起的。
比如谁家在娶媳妇,找邻居帮忙也只找家里有儿子的,图个吉利早生贵子。
喜庆的事不能找“老绝户”来帮忙。
久而久之,“老绝户们”自己也觉得低人一等,想帮忙还怕给人带去“晦气”呢。
还是有很多人不生儿子誓不罢休。因为女儿是给人家养的。儿子才是自己的。
没有儿子谁给自己养老送终呢?
关于这些思想,李和有时候不禁念叨造孽,可又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