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涟漪之间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食堂的番茄炒蛋泛着诡异的橙光,林见川用勺子戳开蛋皮,汤汁在餐盘里汇成微型湖泊。

郑浩端着酸辣粉挤过来时,油星溅在《学生会纳新申请表》上,正好晕染了"特长"那一栏。

"你真要竞选外联部?

"郑浩嗦着粉含糊不清地问,"上周法律系那个部花找你收表时,你可是说学生会都是过家家。

"林见川的勺子突然停在半空。

番茄汁顺着不锈钢边缘滴落,在餐盘里荡开的涟漪中,他看见自己三天后站在纳新讲台上的画面——窗外飞过的白鸽会撞碎一块玻璃,而坐在第三排的圆脸女生将是他未来的搭档。

"突然觉得..."他舔掉勺背的汤汁,"和漂亮学姐共事挺陶冶情操。

"斜对角突然传来餐盘落地的脆响,穿鹅黄毛衣的女生慌忙蹲下捡碎片。

林见川的瞳孔微微收缩,在那些飞溅的菜汤轨迹中,预见到她胸口的工作牌会翻转过来,露出"校电视台 许曼婷"的字样。

"同学当心!

"他抢先一步挡住滚烫的汤桶。

许曼婷抬头时,马尾辫扫过他的手背。

这个未来会在省台新闻中犀利提问的姑娘,此刻正红着脸往他手里塞纸巾:"真是太谢谢了,你是环境系的林见川吧?

我们台想做期排污口事件的专访..."郑浩在桌下猛踢他小腿,林见川才意识到自己还攥着对方的手腕。

女生皮肤下的血管微微跳动,像江底暗流般在他视网膜上投射出模糊的画面:许曼婷会在暴雨夜被反锁在剪辑室,而救她的人是自己。

"专访需要预约。

"周雨桐的声音从身后飘来,她端着养生餐盘,枸杞在银耳汤里载沉载浮,"校规第二十一条,媒体采访必须通过宣传部审批。

"许曼婷的笑容僵在脸上,林见川嗅到两个女生之间无形的硝烟。

他故意打翻可乐罐,褐色液体精准地流向周雨桐的白色板鞋——却在即将触碰的瞬间诡异地分流,如同撞上无形的屏障。

"下午两点,学生会初试。

"周雨桐抬脚跨过水渍,古银尾戒在阳光下闪过冷芒,"我是评审团成员。

"纳新会的霉味被香薰机强行掩盖,林见川站在走廊窗边,看梧桐叶飘落在喷泉池里。

水珠溅起的刹那,他忽然看清池底沉着枚生锈的校徽——这将是三个月后凶杀案的关键证物。

"下一位,环境工程系林见川!

"阶梯教室里坐着七位评委,周雨桐的钢笔尖正对着评分表。

当林见川展开排污口结构图时,窗外准时掠过白鸽群,玻璃碎裂声与他的讲解词完美重合:"...因此建议在第三管道增设过滤网。

"圆脸女生突然举手:"你怎么确定是第三管道?

""猜的。

"林见川眨眨眼,"就像我猜学姐的钢笔马上会漏墨。

"蓝色墨汁应声染透周雨桐的指尖,她抽纸巾时碰翻了矿泉水瓶。

水流在桌面蔓延的瞬间,林见川看见她藏在文件夹里的《放射性物质监测报告》,页码停留在江州湾船厂平面图。

许曼婷的摄像机就是在这时闯进来的。

镜头扫过林见川被水浸湿的衬衫下摆,他对着镜头笑出一口白牙:"想知道真相?

今晚八点实验楼天台见。

"暮色中的天台堆满废弃课桌,许曼婷调试三脚架时,林见川正用粉笔画着排污管网简图。

夜风掀起图纸一角,他伸手去按的瞬间,指尖擦过女生冰凉的手背。

"你手好烫。

"许曼婷缩回手,"发烧了?

"林见川望着远处造船厂的探照灯,那些光柱刺破江雾的样子,像极了他预知画面里纵横交错的蓝色血管:"这叫青春热血。

"采访进行到一半时,周雨桐的脚步声从消防通道传来。

林见川故意凑近许曼婷调整麦克风角度,余光瞥见阴影里的白大褂一闪而逝。

当许曼婷问到"是否掌握内部证据"时,他从裤兜掏出个密封袋——里面是今早在排污口捡到的镀锌螺丝。

"1968年江州造船厂***零件。

"他将螺丝抛向空中,"现在请镜头对准螺丝编号..."强光手电筒的光柱突然笼罩天台,校保卫科的人出现在楼梯口。

林见川在混乱中拽着许曼婷躲进储物间,女生温热的呼吸拂过他喉结时,他看见未来新闻稿的标题:《大学生实名举报污染源 幕后黑手竟涉百年世家》。

"从这里下去。

"他掀开通风管道盖板,"记得把录像带藏在播音室第三档案柜。

"凌晨两点的校园广播站飘着咖啡香,林见川篡改值班记录时,发现许曼婷的工位抽屉里藏着抗抑郁药瓶。

药瓶标签上的日期,竟与他预知中红裙女生坠楼的日期完全一致。

周雨桐的短信就在这时钻进来:你捡到的螺丝在2001年停产。

他走到窗前回复消息,看见实验楼下的警戒线仍在夜风中飘荡。

法医正在收殓红裙女生的遗体,闪光灯亮起的瞬间,他看清尸体手腕上的条形码纹身——与陈启明给他的机密文件水印完全相同。